何謂高氣溫作業危害
高氣溫作業危害介紹
因全球暖化造成氣候異常變化,國內外氣溫偏高時有所聞,依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顯示,每年戶外溫度較高季節為發生熱疾病至急診就醫之高峰期,對於經常性於戶外作業,例如營造業、廣告招牌吊掛、電線桿維修及道路作業等,工作者經常直接曝曬豔陽,加上必須消耗體力,容易造成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及暈眩等,此時若無適當的休息,並補充水分及電解質,易誘發熱中暑、熱衰竭、失(脫)水、熱痙攣等熱疾病,甚至導致死亡。
為保障本校所有工作者(含勞務型助理、臨時工等)安全及健康,請各單位落實各項熱危害預防措施,如未善盡預防責任而使工作者罹災,可能面臨罰鍰或刑責。
相關法規
職業安全衛生設施規則第324條之6規定:「雇主使勞工從事戶外作業,為防範環境引起之熱疾病,應視天候狀況採取下列危害預防措施:(一)降低作業場所之溫度。(二)提供陰涼之休息場所。(三)提供適當之飲料或食鹽水。(四)調整作業時間。(五)增加作業場所巡視之頻率。(六)實施健康管理及適當安排工作。(七)採取勞工熱適應相關措施。(八)留意勞工作業前及作業中之健康狀況。(九)實施勞工熱疾病預防相關教育宣導。(十)建立緊急醫療、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。」。
常見熱疾病種類及成因
(一) 熱痙攣(Heat cramp):當身體運動量過大、大量流失鹽分,造成電解質不平衡。
(二) 熱暈厥(Heat syncope):因血管擴張,水分流失,血管舒縮失調,造成姿勢性低血壓引發,於年長者最為常見。
(三) 熱衰竭(Heat exhaustion):大量出汗嚴重脫水,導致水分與鹽份缺乏所引起之血液循環衰竭,可視為「熱中暑」前期,易發生於年長、具高血壓或於熱環境工作者。
(四) 熱中暑(Heat stroke):熱衰竭進一步惡化,引起中樞神經系統失調(包括體溫調節功能失常),加劇體溫升高,使細胞產生急性反應。
採取預防措施
一、請工作場所負責人(單位主管、實驗(研究)室負責教師)掌握戶外工作人員名單、作業內容,並參閱勞動部「高氣溫戶外作業勞工熱危害預防指引」及熱危害預防手冊等資訊,了解熱風險預防及管理措施。
二、運用「高氣溫戶外作業危害防範措施檢核表」進行檢核,並對所屬人員實施教育訓練,以了解熱相關疾病跡象、症狀,熟知緊急醫療、通報及應變處理機制。
三、即時監控作業當日高溫風險:利用勞動部「高氣溫戶外作業熱危害預防行動資訊網」,查詢工作所在地的熱危害風險等級。
四、戶外作業現場施行預防措施,例如:提供遮蔭處及電扇、調整作業時間、提供充足飲用水及電解質、提供適當工作服裝及防護具等,並確保定期補充水分等。
各項參考資料
相關新聞
113年6月15日「熱危害達4級」雇主未預防將直接開罰 最高罰15萬 (中國時報)
113年5月21日 戶外高溫作業有職災風險 勞動部6月啟動專案檢查(中央社)
112年6月26日 工人裝太陽能板中暑不治 雇主判刑(聯合報)